做好“三茶”統籌文章 茉莉花茶香飄四方
在福建福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山地茶與濕地茉莉共同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樂章。它們不僅代表了福州獨特的生態環境和人類智慧的結晶,更承載了福州人民世代相傳的文化與情感。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于2014年成功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近日,記者深入探訪,發現經過10年的探索,從重點保護到多方參與,再到傳承創新,在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統籌理念的指引下,這一古老的農業文化遺產實現了在現代社會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世界農業文化遺產發展事業貢獻了“福州方案”。
重點保護,有福之州盡飄茉莉花香
茉莉是“舶來品”。據史料記載,它原產于印度,西漢時傳入中國。便利的區位優勢和適宜的地理條件,使福州成為最早種植茉莉的地方之一。茉莉花雖無驚艷的形色,但它馥郁芬芳,從夏到秋,撩人心脾,所以又被稱為“人間第一香”。
將茉莉花與茶相結合,是福州人的創造。福州茉莉花茶的歷史可追溯至千年前的宋代,那時的福州,已是茉莉花的重要產地,而茉莉花茶的制作技藝也在此悄然萌芽。隨著時間的推移,茉莉花茶逐漸成為福州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是解渴的飲品,更是情感的寄托,文化的象征。這份歷史的積淀,如同茉莉花的根系,深深扎入福州的土地,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孕育出了一種對本土文化的深深自豪與自信。
茉莉花茶的制作離不開茉莉花。然而,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福州茉莉花的種植面積曾一度萎縮,這使茉莉花茶產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成功申遺,使人們重新審視茉莉花對于福州城市發展的特殊意義。為了恢復茉莉花的種植,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勵措施:出臺茉莉花茶保護規定,通過立法形式,實施分級保護制度;制定茉莉花種植補貼政策,除了對新增花田一畝一次性補助3000元外,還增加了對“老花田”的補助;在倉山、長樂、閩侯等地建設了多個茉莉花種植基地,確保茉莉花的品質與產量;打造茉莉花主題公園,將茉莉花種植融入城市濕地景觀;舉辦茉莉花茶文化節等活動,推廣傳播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和文化……
福州茉莉花以其獨特的香氣和美麗的花朵而備受青睞。在這背后,是福州對茉莉花品種的精心保護和培育。福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茉莉花科研創新服務團隊助理研究員謝宇告訴記者,先前福州茉莉花茶的茉莉花以單瓣品種為主,因產量和其他原因,目前茉莉花以雙瓣品種為主要原料。
“茉莉花品種較少,為了促進福州茉莉花品種的保護,我們團隊采取了多種措施。”謝宇說,“首先主要開展福州地方良種,如‘長樂單瓣’和其他茉莉花品種收集、保存和繁育。同時,我們還與茉莉花種植戶及合作社合作,推廣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確保福州茉莉花的產量和品質。”
茉莉花是“福州市花”,是福州最鮮明的文化符號。帝封江建起了一座茉莉花主題濕地公園,成為市民休閑、賞花的好去處;“閩江之心”茉莉大街入選福州市首批城市可持續發展示范案例。如今,“人間第一香”重新香飄有福之州。
多方參與,共筑產業發展嶄新篇章
“保護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與發展福州茉莉花茶產業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農業農村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認為,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是活態的系統性遺產,要依托福州茉莉花茶悠久的傳統文化內涵,在保護中推動茉莉花茶產業發展,在發展中形成更好的保護機制。
據福州市農業農村局經作站負責人楊文文介紹,近年來,福州市出臺了扶持茉莉花茶產業的系列政策,這些政策涵蓋了茉莉花茶加工提升、茶旅融合、科技創新、品牌宣傳及標準化建設等多個方面。福州市政府通過提供資金補助、技術支持和市場拓展等全方位的支持,推動茉莉花茶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在政府的引導下,福州茉莉花茶企業不斷壯大。早在2009年,35家福州茉莉花茶企業就聯合成立了福州茉莉花茶產業聯盟,推動福州茉莉花茶企業“抱團”發展。2011年,福州市整合優勢資源成立福州海峽茶業交流協會,集聚企業力量,共同拓展福州茉莉花茶市場。2014年后,借助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金名片,福州茉莉花茶產業更是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目前,福州全市已有百余家茉莉花茶生產加工企業,其中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3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2家。
福州海峽茶業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王貞鋒說:“作為茶業協會,我們主要發揮橋梁與紐帶的作用,協調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及農戶之間的關系,推動形成合力。同時致力于將福州茉莉花茶推向世界,提升其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
“閩榕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成立了一個集茉莉花與茶葉種植,茶葉生產加工于一體的農業產業聯合體。此外,還與農戶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共同推動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閩榕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德星說。
福建春倫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傅天龍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推動茉莉花茶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我們希望通過科技創新等措施,推動福州茉莉花茶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傅天龍說。
長期以來,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與福州茶企開展了產學研合作,進行了茉莉花基因研究、利用秸稈保護茉莉花種植土壤等研究,為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教授葉乃興表示,希望通過科技手段解決茉莉花種植與加工過程中的技術難題,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傳承創新,古老遺產煥發新鮮活力
“福州茉莉花茶,是我們福州人的驕傲。”福州“閩蜜香”茉莉花茶非遺傳承人高愈正感慨地說,“福州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藝歷史悠久,數百年間都嚴格保密,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能窨制出這種獨特的茶葉。”2022年,包括茉莉花茶窨制工藝在內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保護與發揚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福州市積極挖掘、評選福州茉莉花茶傳統工藝傳承大師,通過傳承大師的傳幫帶,加快培養建立人才梯隊。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何讓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成為了擺在福州面前的重要課題。近年來,一股年輕的力量正悄然崛起,為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的保護與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位于福州市東百中心的ITEAMO門店,是一個將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傳承并創新的復合美學茶空間,既有中式傳統的泡茶方式,又創新推出了冷泡和虹吸萃茶等中西結合的方式。ITEAMO的創始人——福建春倫集團副總裁傅曉萍,是一位年輕的茶文化創新者。“只有在年輕人中傳承農遺,才能打開茉莉花茶更多市場入口,才能從市場端推動農遺的保護與利用。”傅曉萍告訴記者,“創立ITEAMO就是想用年輕人更喜愛和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實現福州茉莉花茶的推廣。”
福建螺江茶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陳賓,是一位“80后”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傳承人。他和他的團隊堅持選用優質原料,采用傳統制作工藝,精心制作每一款茉莉花茶產品。“我們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并品嘗到正宗的福州茉莉花茶,同時也希望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提高茶葉的品質和口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近年來,新中式茶飲逐漸占據了茶飲市場的主導地位。在這一新賽道上,福州茉莉花茶以其獨特的香氣和悠久的歷史,成為了眾多茶飲品牌的寵兒,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一家有著近40年歷史的老茶企,福州市清口茶業有限公司在這一波茶飲新潮流中迅速抓住了機遇。從2021年開始,清口茶業就與多個頭部茶飲品牌展開了合作,為這些品牌提供優質的茉莉花茶原料。
“隨著新中式茶飲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消費者對健康茶飲需求的不斷增加,福州茉莉花茶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清口茶業總經理林宏說,“我們將繼續加強與品牌茶飲的合作,不斷提升茶葉的品質和加工效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茉莉花茶產品。”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