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強村富民
在浙江省蘭溪市游埠鎮的早茶街上,游客的歡聲笑語與茶香交織在一起,煙火氣十足。清晨5點,游埠小館的負責人、“90后”小伙姜林青已經出攤。他熟練地將完成調味的肉餡塞入蛋黃中,再放入鍋里煮熟,很快一碗熱氣騰騰的“肉沉子”便到了游客手中。“店里30多種小吃,‘肉沉子’賣得最好,高峰時一天能賣出近千個。”姜林青說。
游埠古鎮擁有1300多年歷史,曾是商賈云集之地,各地風味小吃在此匯聚,形成了獨特的早茶文化。蘭溪市游埠鎮黨委副書記蔣有才介紹,當地將早茶文化產業化,搭建游埠小吃食材保供基地,將農特產品以訂單形式定點供應至老街餐飲店。同時,與職業學校合作培訓美食產業人員,近年來創造出500多個崗位,帶動農民增收。
特色早茶不僅讓游埠古鎮成為“網紅”,更實現了“長紅”。如今,游埠古鎮有早茶、民宿、旅拍、非遺文創等豐富的文旅業態,早茶經濟已延伸為全天候文旅經濟。游客數量由2020年的32.5萬人次提升至目前的230多萬人次,帶動集鎮周邊村民5000余人在家門口就業,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50余萬元。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支持打造鄉土特色品牌。位于浙江中部的磐安縣,作為浙江相對欠發達的山區縣之一,依托豐富的山水資源,成為浙江最大的中藥材主產區和最主要的集散地。聞名全國的“浙八味”,有五味產自磐安。
中藥材生長周期長,發展壯大這一特色產業,就必須解決好“錢從哪里來”的問題。“中藥材生長過程中一旦遭遇氣象災害,就會導致減產甚至絕收,需要有長期資金的保障。”藥農張白妹告訴記者,在深入調研當地中藥材產業基礎上,磐安農商銀行量身打造純信用流動資金貸款產品,讓她安心種植貝母、元胡、白術等中藥材,現在年產值達80萬元。
目前,磐安農商銀行已支持中藥材產業主體2311戶,總計19.2億元,探索出一條強縣富民的“磐安良方”。
磐安縣還創新推出“共享車間”,讓中藥材種植戶利用藥材加工企業的富余產能,共享專業設備進行加工、倉儲、檢測等。全縣已推廣建成18個“共享車間”,服務覆蓋每個鄉鎮,實現年加工中藥材鮮品1萬噸,為農民增收近1.5億元。
“我們將立足磐安藥材資源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擴大對涉農、中藥材企業的信貸投放,大力支持休閑觀光、健康旅游、醫療服務、養生養老等產業,助力當地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磐安農商銀行行長陳瑞芳說。
做大做強鄉村特色產業,既需要資金支持,更離不開科技賦能。地處浙江西部的常山縣,連綿山崗上隨處可見茂密的胡柚林。胡柚曾是山間野果,如今卻成為出圈的“共富金果”。科技強農,是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必由之路。常山縣胡柚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汪麗霞介紹,當地與浙江大學、浙江省農科院等合作打造胡柚科技示范園,充分挖掘胡柚多重價值,走出一條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創新鏈的融合發展之路。
“我們引進先進設備和工藝,進一步提升胡柚深加工水平,打造胡柚榨汁灌裝生產線,研發多款飲料。”浙江艾佳果蔬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欽韓芬介紹,“一顆果”在常山被“吃干榨盡”。圍繞“飲、食、健、美、藥、香、料、茶”八大類系列產品定位,當地企業先后開發胡柚汁、青果茶、衢枳殼、面膜等96款精深加工產品,深加工率達45%以上,加工產值超36億元。
“有了這么多深加工產品,胡柚鮮果備受市場青睞,帶動了大家致富增收。”胡柚種植戶樊利卿說,“以前胡柚收購價每斤不到6角錢,現在每斤可賣到3元錢。”
一顆胡柚果的成長,讓常山人對“千萬工程”、共同富裕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樊利卿看來,用好“新農具”,干好“新農活”,做好“新農人”,就是新時代新農村的“致富經”。有了科技支撐,這顆小小果實,成為當地鄉親們的福果。
“全力發掘‘土’的資源,提升‘特’的優勢,鍛造‘產’的鏈條,完善‘富’的機制,激發特色產業新動能,把更多收益留給農民。”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通林說。目前,浙江共培育省級名優產品300個、“土特產”品牌190多個,建成10億元以上“土特產”全產業鏈106條、產值2780億元,全省“土特產”從業人員達463萬人、人均年收入近5萬元。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