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地方特色文化金名片
近年來,在“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的感召下,浙江許多地方高度重視地域特色文化的梳理與打造,形成了彰顯地域特色文化的表達詞、具有號召力的文化旅游傳播口號等。如溫州的“千年商港、幸福溫州”,衢州的“南孔圣地·衢州有禮”,湖州的“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等。這些特色文化品牌,既高度概括了當地的特色文化,又傳承了當地的歷史積淀,更具有未來導向的作用。
這些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與傳播,一是起到對當地文化品牌的凝練與提升作用,大大增強了這些地方的文化辨識度和美譽度,提升了地方形象的知名度。二是起到了對當地人民的凝聚人心的作用,使全體人民對地方進一步增強了自豪感和向心力,引導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為當地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與貢獻。三是起到了對地方文化品牌的傳播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心這個地方,向往這個地方,產生到這個地方走走看看的念想,也拓展了當地文化旅游的號召力與吸引力。四是起到了對當地發展的導向與引領作用。這些文化品牌也是一個地方走向未來的目標與方向,承載了這個地方的未來夢想。
在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中,金華走出了一條可供借鑒的路徑。金華是一個文化積淀很深厚的地方,素有“歷史文化之邦、名人薈萃之地、文風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鄉”的美譽。為了在厚重歷史積淀中發掘經典,從眾多文化遺存中提煉文化品牌,金華經過較長時間的總結提煉與研究,在發動群眾廣泛征求意見與建議的基礎上,提出打造“萬年稻源、千載婺學、百工藝都”的金華特色文化品牌。主要的考量是:一是金華的文化五彩繽紛、繁花似錦,但是上山稻源文化是金華歷史最悠久的文化,也是最具有世界意義的文化。上山遺址是世界公認的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又一生動例證。水稻的種植對于人類的意義非同小可。水稻的出現推動了人口的增加,為人類帶來了農業定居的生活。水稻、玉米和小麥是當今世界糧食作物產量最大的三類,目前,稻作農業養活了世界60%的人口。以稻源文化為代表的農耕文明在金華一直相沿傳承,并且有強烈的地域特征。二是金華婺學文化。婺學既是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浙學最重要的起源。婺學是婺州地區具有特色的儒學,也是中國宋元明清文化思想之主脈,以至現代其學術思想影響廣泛,故浙學以此而開端。婺學開創者為南宋理學家呂祖謙。他提倡治經史以致用,“學者當為有用之學”。從宋元興盛到明清發展,再到清末以降的近代流變,婺學的發展過程集中反映了傳統浙學的歷史演進軌跡。婺學所呈現出來的求真務實、注重創新、敢于批判、刻苦研習等精神表征,就是婺學的時代價值。三是百藝百工文化。金華,這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其藝術多樣性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從古老的婺劇藝術到豐富的民間藝術,從精湛的手工藝品到獨特的書畫藝術,再到悠揚的音樂藝術,金華的藝術世界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展現了金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金華地區的藝術多樣性體現在多個方面,如傳統戲曲、民間歌舞、手工藝制作等。這些藝術形式各具特色,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金華獨特的藝術風貌。藝術多樣性的存在不僅豐富了金華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金華文化的內涵和品質。在千百年的熏陶下,金華人人力求學一技藝以謀生養家,如義烏的雞毛換糖貨郎擔,浦江書畫、編織,東陽木雕、建筑,永康小五金等,婺州人自古勤勞、勇敢、聰明、靈巧。在建筑設計上,有集木雕、磚雕、石雕于一體,粉墻黛瓦馬頭墻、帶有徽州風格的婺州古建筑;在工藝技術上,有金華火腿、金華府酒、東陽木雕、竹編、婺州窯等為代表。這些都是金華所特有的,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
“萬年稻源、千載婺學、百工藝都”特色文化品牌的提出,得到了金華老百姓的廣泛接受與認可。從金華總結提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以下四點啟示:一是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提煉要充分體現代表性,要立足當地特色把握亮點。提煉文化品牌,要立足于全區域視野來把握,從整個地方全域范圍內提煉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品牌,把握最能集中彰顯當地歷史積淀的文化特征,這樣的總結提煉才會得到當地人民群眾的接受與認可。二是要充分體現文化的辨識性。金華文化樣式異彩紛呈、十分豐富,但文化品牌的打造一定要注意處理好“舍與得”的關系,先舍后得,敢于舍才能得,樣樣都想要,就可能出現“滿天星斗,不見月亮”的狀況,反而把真正的特色掩蓋了。所以按照一般的規律來看,一個地方的特色文化品牌,最好不能超過三樣,把最精彩的方面展示出來。金華在提煉特色文化品牌時,就做到了跳出金華看金華,在全國和浙江做深入的比較,從全面的比較中尋找最具有特殊性、差異性和影響力的文化標識,以“獨具韻味、別樣精彩”的要求來提煉金華文化品牌的選項。三是在特色文化品牌的提煉中,要注意把握“歷史傳承、當代寫照、未來導向”的要求,特色文化品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歷史中傳承下來的,要充分體現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同時要成為當代寫照,符合當代的要求,具有時代價值;還要體現未來導向,激勵人民群眾為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而繼續努力,開拓未來。四是在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提煉中,也要注意為今后的發展留下空間,要充分體現開放性,能夠與時俱進地推進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創新與發展。
【作者為浙江省政府參事】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