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全面實施品牌戰略 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三個轉變”)重要論述1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日前考察湖北時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更多叫得響的品牌。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國品牌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隨著各地企業品牌戰略逐步上升到區域品牌戰略甚至國家品牌戰略,很有必要從區域發展的高度來認識進一步全面實施品牌戰略的意義、方向和路徑。
以品牌建設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去年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展望2035年的主要目標之一即“品牌建設取得更大進展”,而“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的遠景和舉措之一則包括“爭創國內國際知名品牌”。隨著經濟全球化縱深推進,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不斷重組優化,以品牌管理創新為一大特征的經濟發展理念正逐步呈現。
以品牌建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進一步全面實施品牌戰略可以引導地區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能夠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推動供給結構升級。當前,消費已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2023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2.5%,經濟消費結構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適應消費新需求,挖掘國內消費潛力,迫切需要進一步發揮品牌的創新與引領作用。
以品牌發展謀求企業競爭優勢。有市場調查數據顯示,70%的消費者需要借助品牌來指導他們的購買決策;50%或更多的購買行為是由品牌來驅動的;25%的消費者聲稱,如果購買其忠誠的品牌,即使價格高一些也不在乎。打造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自主品牌,逐步成為企業擁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關鍵。
以品牌文化塑造地方優質名片。消費者經常將品牌與其所在城市相關聯,進一步全面實施品牌戰略還可以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城市品牌,有助于提升地區文化軟實力,增強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投資者和人才,進而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以品牌戰略拓展國際市場空間。品牌經濟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品牌建設可以讓我國品牌更好鏈接全球、惠及世界。我國出口商品中貼牌產品的比例過高,通過進一步全面實施品牌戰略可以增強外貿出口產品抗風險能力,減少同質化競爭。利用品牌的資源整合能力,充分配置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還可以增強我國品牌整體國際競爭力,提升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全方位打造區域品牌矩陣
近年來,品牌建設所涉及的范疇由傳統的企業品牌、產業品牌不斷向服務品牌、文化品牌、城市品牌乃至國家品牌拓展,區域性的品牌建設應在以下重要領域著力。
壯大升級制造業品牌。實施優勢產業品牌提升工程,支持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向提供“產品+服務”整體解決方案轉型,支持家電、家具、服裝、家紡等消費品工業發展個性化定制、柔性生產,鼓勵制造業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自主品牌。
提升優化農業品牌。著力在“特”和“優”上做文章,深入實施“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培育,打造一批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打造一批新型農業服務品牌、合作社品牌、家庭農場品牌。通過技能化開發、規模化輸出、市場化運作,分類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強的勞務品牌。
做強做精服務業及老字號品牌。推動金融、物流、研發設計、商務咨詢、科技服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發展。推動商貿、健康、養老、文化、旅游、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創新發展體驗服務、共享服務、智慧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圍繞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養老等領域,培育優質數字化品牌。支持老字號企業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和獨特技藝,嫁接新技術與新場景,研發符合現代消費理念的產品和服務。
擦亮城市品牌標識度。深度挖掘城市歷史積淀和獨特氣質,不斷豐富城市品牌內涵,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倡導“城市合伙人”理念,全方位宣傳引才政策和宜居環境,推動“一縣一品”“一業一品”特色產業品牌建設,打造一批名縣名鎮,書寫“品牌因城市而生、城市因品牌而興”的生動故事。
塑造特色亮點品牌。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與普及,一些獨特的個人品牌影響力逐漸超越了企業(組織)品牌。有的地方通過對本地英烈勞模和奧運冠軍、文化名人以及杰出科學家、企業家的大力宣介,塑造了一批個人品牌,營造出區域群星現象。
著力構建“大品牌”工作格局
進一步全面實施品牌戰略是一項攸關大局、事關全局的系統工程,必須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消費者關愛”的大格局,高處著眼、綜合統籌,多方參與、協同發力。
科學制定品牌規劃。聚焦實體經濟,以“產業品牌化、品牌產業化”的思路和理念加快建設區域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品牌—名牌—王牌”的梯次培育機制,努力建設多領域、多層次、差異化的區域品牌體系。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培育品牌,實現從經營產品到經營品牌的轉型。將創新基因融入品牌建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加強品牌宣傳營銷。廣泛開展品牌宣傳推廣工作,注重運用新媒體和信息化手段打造品牌,借助互聯網力量不斷提升品牌活動熱度,實現流量向品牌價值轉換。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契機,支持相關品牌參加進博會、消博會、華創會等大型展會及國際重大交流活動,推動品牌國際化運營,大力開拓全球市場。
優化品牌發展環境。既要在行政審批、稅費政策、統一大市場上下功夫,也要改革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立健全質量品牌監管和懲戒體系、嚴厲打擊仿冒侵權行為,完善品牌建設營商環境和法治環境。建立品牌獎勵機制,鼓勵企業在重大裝備和重點工程中使用精品名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入社會資本支持品牌建設。發揮好行業協會橋梁作用,為品牌建設和產業升級提供專業有效的服務。
(作者系武漢東湖學院經濟學院青年教師)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