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館丨中國茶地理標志地圖上線!產茶大省竟然是……
導 語
自2022年4月23日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形象館正式面向全球發布以來,我們通過文字與圖像,在云上展示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牌內涵、品牌產品、品牌形象,呈現有關中國地理標志品牌的學術研究成果。
近日,中國茶地理標志地圖在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形象館也正式上線。
地圖中總共包含中國601個茶葉地理標志,其中最多的是湖北省,有81個,其次是福建省和浙江省,分別有76、57個。
今日分享湖北省茶葉地理標志地圖。湖北省共有81個茶葉地理標志,其中綠茶地理標志49個、紅茶地理標志11個,白茶地理標志1個,青茶地理標志1個,黃茶地理標志1個,黑茶地理標志2個,其他茶地理標志16個。
圖片來源: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形象館(www.cagibrand.com)
兩江分三鎮,水岸皆人家。
作為九省通衢,
湖北有著無數張名片:
塑料凳子上“過早”的武漢、仙氣飄飄的恩施、“小龍蝦大戶”潛江……
但湖北人最重要的一張名片是——茶葉。
“茶祖”神農、“茶圣”陸羽都是道地湖北人;
赤壁羊樓洞、五峰漁洋關……中俄“萬里茶道”從這里出發;
恩施玉露、宜紅茶、赤壁青磚茶……炒制技藝傳承百年;
湖北人喝的不是茶,是文化。
2020年,湖北省政府將茶葉納入全省防疫期間重要生活物資保供范圍。
一紙紅頭文件,足以見得湖北人的“嗜茶如命”。
在諸多的湖北茶里,
我們也有幸為湖北茶的品牌化進程,做出了微毫的貢獻。
武 當 道 茶
中國茶文化傳承數千年,基于文化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命名卻并不多見,武當道茶就是其中之一。
“武當道茶”不僅深受武當山的自然滋養,更蘊含了聞道而長的文化內涵。其“樸守方圓·循心而行”的口號,昭示了“武當道茶”在遵循自然規律下,自在生長,無污染無添加,品質自然天成,而這其中也隱藏著“隨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哲理。
品牌logo更是以漢字“道”為創意原點,結合茶園曲折回環的地形地貌以及茶葉形態,融合表達了“武當”“道”“茶”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呈現出簡潔鮮明的“太極之道”。
宜 昌 宜 紅
2020年末,一段“羊來茶往”的外交佳話為中蒙兩國民間津津樂道。為感謝蒙古國捐贈給抗疫英雄的3萬只羊,湖北省則回贈了以宜昌宜紅為代表的宜昌名優茶葉。
山與水,締造了宜昌宜紅的淳正;悠長文脈,刻畫了宜昌宜紅的經絡。始于19世紀中葉的宜昌宜紅茶產業,在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機械化的生產線,這是現存生產線中最為古老的活遺產,是中國罕見的工業活態遺產。
“宜山宜水宜紅茶”。簡單七字,凝結的不僅僅是“好山好水出好茶”,還是“適宜山水出好茶”,更是“宜昌山水出品的才是正宗宜紅茶”。
這是宜昌宜紅對自己正統地位的自信宣告。
有著悠長機械化生產歷史的宜昌宜紅,近年來在茶葉深加工方面進行著孜孜不倦的探索。8月2日,宜昌茶業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全新探索之路開啟。此后又攜手安琪生物,大力開發速溶茶。8月20日,安琪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植物提取深加工基地項目落戶宜昌五峰,研發生產速溶茶、茶多酚、抹茶粉等深加工產品以及速溶茶副產物高值化利用產品。
傳統但不守舊,創新仍不忘本。這就是屬于湖北,屬于宜昌,屬于宜紅的魅力。
宜 昌 毛 尖
提到宜昌宜紅就不得不提宜昌毛尖。或許你會覺得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如果提到采花毛尖,你肯定聽過它的大名。采花毛尖產于湖北省宜昌縣西部的采花鄉,是宜昌乃至湖北的經典傳統名茶,也是“宜昌毛尖”品牌中的扛把子。
20世紀80年代創制的采花毛尖茶,外形細秀翠綠悅目,內質香高持久,滋味鮮醇回甘,是宜昌茶業的年輕生力軍。歷經歲月長河的沉淀,宜昌毛尖也以其全新的制作工藝和品牌形象,在茶葉的世界里脫穎而出。
宜昌毛尖的產地臨近三峽大壩,常年處于水汽升騰狀態,讓山間終年云霧籠罩,滿足了茶葉內質沉積的所有條件。而宜昌毛尖的茶種也是自古峽州茶傳承而來的優良茶樹品種“宜昌大葉種”。以70~80度左右的開水沖泡,水中的茶芽緩緩地舒展開來,上下沉浮后慢慢沉入杯底,平伏完整,千姿百態,靈動嫵媚。
來湖北,請你喝杯湖北茶!